正能量|李修运:木匠汪春恩的“王杰情怀”_媒体报道_王杰烈士网_http://www.wangjielieshi.com/
 
 
 
研究会简介   [更多]
 王杰精神研究会是以研究“王杰精神”,弘杨“王杰精神”,探讨“王杰精神”内涵与时代作用相结合为主要的职责,传播正能量。是学术性、公益性、非经营性质的社会团体组织。
  本会在邳州市委的关心支持下,于2005年8月3日成立。组织机构由部分有关领导、企业家和社会各界进步人士组成,主管部门为邳州市委宣传部。
珍贵照片   [更多]
王杰精神研究会官网,英雄王杰,王杰精神网,王杰烈士网,王杰烈士纪念馆,王杰烈士陵园徐州干休所领导陪同崔 王杰精神研究会官网,英雄王杰,王杰精神网,王杰烈士网,王杰烈士纪念馆,王杰烈士陵园 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王杰精神研究会官网,英雄王杰,王杰精神网,王杰烈士网,王杰烈士纪念馆,王杰烈士陵园王杰烈士遗像 王杰精神研究会官网,英雄王杰,王杰精神网,王杰烈士网,王杰烈士纪念馆,王杰烈士陵园 66年群众纪念王杰
  您当前位置是:王杰烈士网 > 媒体报道
正能量|李修运:木匠汪春恩的“王杰情怀”

发布时间:2020/4/23  新闻类别:媒体报道 点击次数:434

1965年7月14日清晨,解放军战士王杰正带领邳县张楼乡的12名民兵,进行一项复杂的“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实爆训练。这种实爆,王杰非常熟练,但是为了,他让民兵们在训练场等着,独自来到几十米外的河边进行试验,接连两次的实爆都成功了。试爆成功,民兵们很兴奋,王杰长吁了一口气,他让大家围成一圈,认真地进行讲解,仔细做着示范动作。周围的人们为了看得清楚,纷纷围拢过来,逐渐围成了里外几层的圈子。突然,拉火装置出现意外,炸药瞬间即将爆炸。在这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王杰奋不顾身纵身一跃,扑向炸药包(实爆训练用炸药包代替地雷)……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得救了,但是王杰却没能再站起来。在那一瞬间,有着丰富爆破经验的王杰完全可以选择后仰,只要身体向后一仰,可以脱离生命危险,然而他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扑上去。


王杰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3岁。

17年12月13日,习近平主席来徐州视察。他看望了71集团军某旅王杰生前所在连官兵,参观了写满光荣、写满奉献的连队荣誉室。习近平主席详细了解了王杰的事迹,动情地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要成为革命军人的座右铭。”并特别强调:“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离7月14日王杰牺牲的祭日还有几天,我来到了邳州市委党校“王杰干部学院”,拜访了“邳州市王杰精神研究会”会长汪春恩,一个年届70的老人,一个弘扬英雄血腥胆魄、执着传承王杰精神的乡村木匠,听他讲述自己13年来始终不渝、平凡而又坎坷的“王杰情怀”。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汪春恩出生于江苏邳县滩上乡一个普通农家。1961年,11岁的汪春恩读小学六年级。那年夏天,大运河洪水肆虐,冲塌了运河上的一座石桥,阻断了他回家的路。少年汪春恩望着汹涌的河水发愁,他见许多大人试探着涉水过河,河水只有齐腰深,他也学着大人慢悠悠地蹚水,走至河心,一个趔趄被洪水卷走了。汪春恩挣扎着呼叫,一个浪头打来沉入水底。醒来时,他躺在河岸上,一个穿军装的人守在身边。那位军人问:“孩子,你能回家吗?”汪春恩含泪回答:“能!”那位军人交代他几句,急匆匆离去。小小汪春恩永远记住了:“是解放军救了我的命。”

从此,他萌发了“我也要当解放军”的梦想。但梦想很快被现实击碎,汪春恩读到初中一年级被迫退学了,家中兄妹6人,他排行老大,父母辛苦劳碌仍然养活不了一家人,汪春恩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家庭重担。他15岁拜师学“水木匠”,跟着师傅学造船,拉大锯三年,18岁领工造船头;岁去连云港海州修船;26岁学会了“细木匠”,远走河南、山西等地给人做家具;30岁远行东北大庆,做建筑木工;33岁回徐州,在解放军某部干了三年精细木工,在一次搭建舞台的施工中不慎摔伤,汪春恩便回到了老家。1986年为了儿子上学,汪春恩从偏僻的乡村,背着一把锯和一只斧头,来到邳县城区,在路边一片垃圾堆旁,搭建了一个临时小棚,做了木工作坊。他一个人到县城,举目无亲两眼漆黑,白天人前低头做事,晚上委屈心酸流泪。渐渐地,有人找他干活了。他的价钱很便宜,遇到军属、烈属找他做活,分文不取,他牢记着是解放军救了他的命。1991年,他的大儿子应征入伍,在送新兵时,遇见一个慈祥的中年妇女前来给新兵挂花,当别人介绍“这把是拥军模范庄印芳妈妈”时,他的内心潮水般涌动了:“我今生不能当兵了,我要拥军,拥军!”从此,这个乡村木匠走上了拥军这条光荣之路。

汪春恩跟随庄妈妈拥军,足迹走遍各地。在英雄王杰牺牲40周年之际,他思忖着:王杰是我们身边的英雄,邳州人们耳熟能详,虽说商品大潮一浪高过一浪,但社会需要英雄,创业需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指引。于是在邳州市委的大力支持下,一个成立“王杰精神研究会”的想法逐渐变成了现实。在想法变为事实的过程中,充满着艰辛。汪春恩奔走于王杰故乡山东金乡、王杰生前所在的部队和邳州大小单位之间。06年清明前夕,“王杰精神研究会”成立了。王杰地雷班首任班长、1973年为掩护民兵双目失明的李彦清担任会长,汪春恩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这是汪春恩一年辛苦,行程3000余公里,仅电话费一项花去了00余元的结果。

汪春恩是一条路走到底的硬汉子。他那拿惯了斧头的粗糙的手,是拿不动笔的,何况操作电脑。但是他从不认输,先后三次报名参加电脑培训,其间因为木匠活多或家务干扰,被迫三次中断;先是不耻下问地请教孩子和熟人,问的次数多了,人家不耐烦,他只有硬“憋”,几年辛苦不寻常,每天连续七、八个小时守在电脑跟前,这个乡村木匠学会了电脑操作。连续十三年,《王杰精神研究会会刊》出版了13期,他主编的《王杰精神代代传》一书也如期出版。他的颈椎却出了大问题,在上海某医院做手术,高明的医生给他的脖子里楔进去8根钢钉。

任何英雄的出现都不是空穴来风,在这里,不得不提及汪春恩会长三次去北京拜访的原国防科工委副政委崔毅中将。让我们穿越时空,把目光返回到52年前从连云港开往济南的那趟列车上。

1965年7月日,时任济南军区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长的崔毅,在从连云港返回济南的列车上,遇到了坦克二师政治部主任刘德一同志。刘刚从邳县张楼处理一起事故回来,某部工兵营派1连5班班长王杰帮助驻地民兵地雷班进行军训。7月14日,在实施“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实爆”教学时,代替地雷的炸药包突然意外爆炸,作为教练的王杰被炸得血肉横飞,参训的12个民兵和武装部干部中有一人受重伤,还有几人受轻伤。按照当时的一般做法,师司令部、政治部立即作为重大事故上报军区装甲兵,军区装甲兵也以重大事故上报济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刘德一主任还讲了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听到的、看到的有关情况。崔毅印象深的王杰日记里的几句话,为他纵身一扑做了好的诠释,“当兵是为人民、为党、为祖国而来的,党指到哪里冲到哪里,是需要献上青春也没有怨言。”“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什么是理想?革命到底是理想。什么是前途?革命事业是前途。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是幸福!”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涌上崔毅的心头:“我是青年部副部长,做的是青年工作,发现、培养和宣传青年典型是我的重要责任。”于是,他又详细地询问了一些情况。刘主任说,王杰是1961年入伍,1962年入团,他在执行训练、施工和抗洪救灾等任务中,表现都很好,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听着刘德一的介绍,崔毅副部长反复地思考:“王杰平时表现很,在危机时刻勇于献身、舍己救人,是必然的。怎么能一死人看作是事故呢?”便对刘德一说:“这不能当成一般的事故来看,也不能以常规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有着重大的意义。如果说是事故,那雷锋也是事故喽!我认为,王杰的举动是英雄行为,他应该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崔毅又对刘德一强调说:“,从你介绍的情况看,王杰这件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事故,在关键时刻王杰表现出来的是英雄行为;第二,建议你们重新研究一下,根据实际情况再写个报告,呈报军区装甲兵并报济南军区;第三,王杰的日记很重要,一定要保存好。”崔毅既然做了这样详尽的安排,便可以放心返回机关了。但他为了掌握手资料,还是在徐州中途下车,到王杰所在部队进行了深入走访调查。回到济南,他立即给济南军区领导写了一个报告,明确提出,王杰在炸药发生意外爆炸的紧急时刻毅然扑向炸点,牺牲了自己,保全了参训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是舍身救人的英勇行为,是欧阳海式的英雄,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并尽快收集整理王杰的详细事迹,视情况由军区作出向他学习的决定,作为重大典型进行宣传。为了以更确凿的事实说明事件的真相,崔毅又特地安排技术专家赴实地进行了现场考察和试验。事实证明,这不是重大事故,而是英雄事迹。1965年11月6日,总政治部发出了“向王杰同志学习的通知”。8日,解放军报以《一心为革命》为题发表王杰日记、按语,先后用12个头版头条、21个整版刊登王杰事迹、王杰日记、王杰诗歌以及全军指战员学习王杰的情况。王杰的事迹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赞扬,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和陆定一等领导同志纷纷挥毫题词,高度评价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自此,宣传、学习王杰的活动在广泛展开。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此,“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精神成为新中国一代又一代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引领。

人类通过反观自身,看到了缺陷和不足,这种认知让人类沮丧而又不安,因此英雄的创造成为必然。被创造出来的英雄具有完美的道德和无穷的力量,弥补了人类的缺憾,也成为判断人类行为的价值标准,并且引领着人类不断前行。英雄情结中寄托了人类对超越自身的美好期望。汪春恩以一个乡下木匠的执着,充分地理解了“王杰精神”的实质内涵,十三年来,他奔走在部队、机关、学校,作报告50余场,场场爆满。他讲得生动,听者动情,有人低低啜泣,继而嚎啕大哭。他的报告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王杰生前所做的一件件小事,小事、善事足以打动人心;他眼中的王杰,是接地气的、丰满的、有血有肉的王杰。

岁月无痕,丰碑永存。半个世纪以来,王杰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始终散发着夺目的光辉,激励着千百万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精神,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战天斗地,搏风击雨。王杰精神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为人民的幸福彻底奉献的崇高追求,深刻回答了党员干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追随”王杰13年,从事拥军优属工作三十年,汪春恩所得荣誉可谓多也,他是“江苏好人”、“中国公益慈善形象大使”、“中国公益杰出人物”等等。汪春恩对这些看得很淡,他说:“我今年虚岁70岁了,三顿饭有保障,晚上有地方睡觉,我还需要什么呢!我做的事对社会有益,对他人有用,这足够了;你们理解不理解我不管,我问心无愧!”这么多年,他没有利用“王杰”,为家人办过一件事,自费花销约100万元,他认为值得。“我想做的,我做成了!”有一次,家庭聚会,他想讲讲自己弘扬“王杰精神”的酸甜苦辣,希望家人理解一些。孩子们低头吃饭,没一个搭理他。老伴说:“你能让全家吃顿安心饭吗?”有一次,一个亲戚和他交谈。亲戚问:“这些年,你究竟图什么?”汪春恩动怒了,反问:“难道做每件事都必须有所图吗?告诉你,我心安理得!”

王杰的“发现者”崔毅将军一直关注着汪春恩。一次来邳,他握着汪春恩的手说:“你做了我想做而没有做下去的事。我已经90岁了,花销不大,你有困难跟我说。”汪春恩感激地说:“谢谢首长,没有困难。”英雄王杰的妹妹王爱军在一篇文章中深情地写道:“我们家人觉得哥哥王杰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是在关键时刻,做了一个军人应该做的,英雄王杰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因为在他们的脑海里,始终是人民的力高于一切。汪会长十几年来一直坚持王杰精神的研究宣传工作,他做了一件利在当今,功在千秋的好事!”

这个可爱的老人,这个傻或愚不可及的乡村木匠,他做了许多聪明人不屑做或不肯做的“傻”事,“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件件“傻”事焊接起来,托起了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汪春恩长期以来,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王杰英雄事迹,弘扬王杰精神,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巨大的努力,这本身是走进崇高,拥有崇高。


 
发表评论】【打印新闻】【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王杰精神研究会官网    王杰精神网    王杰烈士网    英雄王杰    王杰烈士陵园    王杰纪念馆   
www.wangjielieshi.com   地址:江苏邳州王杰干部学院 联系电话:+86-0516-81586868  E-Mail:wjjsyjh@163.com 技术支持: 邳州慧网
王杰烈士网关键字: 王杰精神研究会官网 - 英雄王杰 - 王杰精神网 - 王杰烈士网 - 王杰烈士纪念馆 - 王杰烈士陵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