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邳州农商银行承制的专题纪录片《走进英雄王杰》,成功登录央视四套《国家记忆》栏目。《走进英雄王杰》是首部系统讲述王杰英雄事迹的纪录片,也是邳州农商银行继成功推出《小萝卜头》专题纪录片后再次登录央视的一部“红色”巨作。该片在央视黄金时段连播三晚,收视率位居同时段前列,并在媒体、学界和民众中引发强烈关注和反响。 第三集:《走进英雄王杰——精神流芳》 1965年7月14日,江苏邳县张楼乡发出一声巨响,王杰那样离开了......在场的12位官兵感受到撕心裂肺的痛楚…… 
王杰牺牲后,战友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三本日记,这是英雄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 
1965年5月1日,王杰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 
1965年7月16日上午,王杰生前所在工兵营和当地政府为王杰举行了追悼大会和安葬仪式。方圆几十里的乡亲们从四面八方涌来,部队官兵和地方群众冒雨参加送葬,一路上哭声震天。 根据王杰生前愿望,王杰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在王杰牺牲后,王杰父亲王儒堂给部队写了一封信:“王杰虽然牺牲了,但我认为是光荣的。” 王杰的两个妹妹继承哥哥遗志,先后参军入伍,走进了军营。 如今,被王杰救下的12人中,还有9位健在,英雄王杰成了他们一生学习的榜样。 
吴步良 江苏省原邳县张楼民兵地雷班 民兵 清明,我们主动到那边去看一看。 
庄海忠 江苏省原邳县张楼民兵地雷班 民兵 夜里头睡觉有时还梦到他,那怎么能不想,笑咪咪的模样,每天到俺宿舍里来。 
范志华 江苏省原邳县张楼民兵地雷班 民兵 王杰对我们好……想着难受,经常掉眼泪。 
周士忠 江苏省原邳县张楼民兵地雷班 民兵 王杰,我的老班长,我的老领导,要不是你,我哪有这样像样的生活啊。 
林义群 江苏省原邳县张楼民兵地雷班 民兵 王杰精神,我是永远都不忘,我生命都是他给我的。 
刘成喜 江苏省原邳县张楼民兵地雷班 民兵 虽然说王杰牺牲了,你这杆枪我们接下去,继续往下传。 
李彦清 江苏省原邳县张楼民兵地雷班 班长 你如果不牺牲,也儿孙满堂了,当我们儿孙满堂的时候,会想到你。想起你,我们也有精神了,也都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了。 李彦清是当年的民兵地雷班班长。1973年5月,在王杰牺牲8年后,他在一次地雷实爆演习中,为排除哑雷,保护女民兵,毅然挺身而出。17岁的女民兵安然无恙,李彦清却在爆炸中失去了双眼,被评定为“一等甲级伤残”,被人们誉为“活着的王杰”。 李彦清伤残后,继续用王杰精神激励自己,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李彦清说,自己虽然双目失明,但是心里却无比敞亮。 ,在各地,不仅有王杰派出所、王杰路、王杰广场,还有王杰小学、王杰中学、王杰班…… 走进连队的“王杰班”,英雄生前用过的床,一直摆放在寝室里,它的旁边是一尊英雄塑像。老班长王杰依旧在战友之中,和战士们朝夕相处,伴随着全班的成长。 
半个世纪以来,在王杰生前所在连队,每天晚上点名时,连长呼唤的个名字永远是“王杰”。 英烈是国家的脊梁,民族的风骨。 王杰依在,风骨永存,精神不朽。 近年来,邳州农商银行深挖当地红色资源,创新“党建+文化”活动载体,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形成了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党建引领文化建设、党建引领社会责任践行的新机制。通过拍摄红色专题纪录片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使该行党建工作变得具体、生动、丰富,红色基因融入经营管理,既有效提升了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凝聚文化认同,激发勇挑重担、真抓实干、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也彰显出农商银行社会责任担当,形成了党建强、文化活、发展兴的良好局面,同时为助力乡村振兴及地方经济发展汇聚了强大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