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建设需要王杰精神
沈瑞敏
王杰已牺牲四十二年,毛主席为王杰的题词也有四十一个年头。斗转星移,岁月巨变,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精神没有变,它仍然是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巨大精神动力。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一刻也离不开和平稳定的环境,军队是国家和平的中流砥柱。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粮则乱,无军不安。四十多年前的中国军人需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中国军人同样需要王杰精神。
建国后,仗越打越少,越打越小,尤其进入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与周边国家再无战争报道。但我们生活的地球并不太平。中国作为联合国的成员,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成员,肩负着维护和平的光荣使命。世界维和队伍中出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身影。在世界热点地区,担当维和任务,意味着流血、流汗,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军人新的使命面前,我们能不强调“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精神吗?!杜照宇的简历令人羡慕,他一九九0年考入军校,取得硕士学位后,分配到国防部工作。曾任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武官助理。但杜照宇是军人,是军人意味着奉献,甚至牺牲。杜照宇是好样的,伟大的王杰精神培养了他。在以黎冲突的危机时刻,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二00五年十二月奉命赴中东任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军事观察员。06年七月二十六日凌晨,他在黎巴嫩南部希亚姆观察员哨所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时遭以色列空袭,不幸以身殉职。
和平时期中国军人离不开王杰精神。
06年11月14日,兰州空军某部飞行员李剑英驾驶某型歼击机,在训练结束下降途中,飞机撞鸟,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李剑英决定改跳伞为迫降,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而不幸殉难。李剑英是王杰精神的伟大实践者。
王杰精神不仅表现在军队的活动中,也表现在军人与群众的交往中。
解放军战士何平勇救24名落水儿童。06年2月18日早晨,正在四川省邻水县城郊家中休假的沈阳军区某部战士何平,起床后准备去晨练,忽然发现离家10米远的盘山道上一辆行驶的白色小面包车在雨中急速打滑,随后翻滚到山下的河里。何平马上拨通了当地“120”急救中心的电话并详细报告了事故方位。放下电话后,何平迅速跑到河岸边,一次次往返于岸上和车厢,把孩子一个个救上岸。
的人民警察需要王杰精神。
有人说,煤矿是高风险的职业,其实,警察也是高风险的职业。中国警察每年的死亡人数是400--500人,受伤的是7000--8000人。几乎是天天有死亡时时有受伤。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人民警察能不挺身而出吗?!他们挺身而出的强大的精神动力,难道不是“王杰精神”吗?!03年11月3日晚6时30分,徐州市邳州值勤中的交警杨松林,从310国道和250省道交界处向北巡视,在铁富北收费站约两公里处,他与罪犯驾驶的一辆无牌照的红色昌河面包车不期而遇。
极度的恐慌演变成极度的疯狂,一场力量对比悬殊、悲壮惨烈的搏斗开始了。8公里的追击堵截;5分钟的生死较量;37刀和1颗子弹;14米的鲜血淋漓……这是英雄人生后的全部记录。“他是一个汉子!”落网后的歹徒依然惊恐。
事后得知,这是一伙有案在身的山东苍山籍歹徒,当天驾车来到邳州,正在国道上寻找抢劫目标。如果不是杨松林的高度警惕和舍命追击,肯定会有无辜群众成为他们的作案对象。杨松林用自己的生命阻止了即将发生的罪恶,换来了他人的安宁!
的中国科学家需要王杰精神。中国科学家以他们“一不怕苦”的伟大实践,告诉人们,只有不怕辛苦、不怕失败的人,才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袁隆平是中国科学界的杰出代表。农民非常辛苦,袁隆平更加辛苦。他不仅要像农民一样长期风吹日晒,晚上还要深入研究。正是靠着“一不怕苦”,袁隆平成为誉满世界的农业科学家,为解决全球吃饭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各行各业的建设者需要王杰精神。
不断改善的物质条件,给人们带来了诸多方便、诸多享受,与此同时,人们的工作压力、工作难度也加大了。过去不识字的算文盲,现在不懂电脑的算文盲;过去有没有技术都能混,现在没有技术找工作难。学电脑、学技术,非常需要“一不怕苦”。
胡主席重提“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寓意深刻。
05年8月27日,北京隆重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驻京部队老战士座谈会上,胡锦涛主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重提“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他说,学习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为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始终保持英勇顽强的革命意志和战斗精神。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是两千多年前孟子的话。时至,仍是中国人重要的精神支柱。同样,伟大的王杰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也将代代相传,激励着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取得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