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春恩在武警安庆市支队发表演讲 14-12-23
弘扬“两不怕”精神,聚焦强军目标
尊敬的各位首长,武警战士:大家好!
我有机会参加这次报告会,感到十分荣幸。这是武警安庆市支队官兵对军民共建的高度重视,是对军、地弘扬王杰“两不怕”精神的大力支持。值此机会,我向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到会的武警战士表示亲切的慰候!
同志们,从八国联军的火烧圆明园,到1894年甲午海战的清军惨败,从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达国家对我们的经济掠夺,历史一再昭示我们:落后要挨打!所以党的“十八大”习总书记给我们规划了美好的强国梦想。我们不难理解强国首先要强军,没有强大的军队,国家建设是一句空话,是纸上谈兵。所以我们当务之急是要建设好我们的军队,建立一支现代化的世界上强大的军队,这样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社会需要法制,法制是要维持社会安定,维稳需要我们武警战士刻苦训练,严守纪律,平时不怕苦,战时不怕死,为维护民族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奉献一切。我这次来安庆市武警支队与官兵们共同学习交流,谈谈如何弘扬“两不怕”精神,做好新兵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大家都能成为一名合格军人,实现强军梦想。这次报告会我主要讲七个部分:
一 、什么是王杰精神
二、 王杰事迹及英雄的成长
三、 为什么要成立王杰精神研究会
四、 王杰精神研究会工作简介
五、 王杰生前所在连官兵做王杰的传人
六、 武警官兵发扬“两不怕”精神
七、 新的历史时期怎样弘扬“两不怕”精神
◇ ◇◇ ◇ ◇ ◇◇ ◇
一 、什么是王杰精神
王杰精神是高度的奉献精神,“一心为革命,一切为革命”。
王杰同志用生命践行了“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的誓言,也是王杰精神的精髓。
王杰同志的“三不伸手”精神:“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
王杰日记中的问答:“什么是理想?革命到底是理想!什么是前途?革命事业是前途!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是幸福!什么是痛苦?失去人民的信任和为人民工作的机会是大的痛苦!”
二、王杰事迹及英雄的成长
王杰用雷锋精神指导自己的行动,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是王杰精神。王杰,1942年10月出生在山东省金乡县城郊华堌村。1958年考入金乡一中初中部,1961年8月入伍,生前是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工兵营一连五班班长,196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65年7月1日,部队在邳县张楼段大运河游泳训练时,应驻地党委的请求,连部派一级爆破能手王杰到张楼公社担任教员,给张楼民兵地雷班讲解爆炸原理和演示地雷设置。
7月14日拂晓,王杰同志和往常一样,查完岗回到驻地,把班里的每个洗脸盆打满了水,看了看还在熟睡的战友们,怀着愉快的心情,个到民兵训练场。进行演习“绊发式防步兵应用地雷”,两次试爆成功,后一次实爆,王杰让大家围成一圈,由他本人做示范动作。突然,****包意外爆炸,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杰毅然扑向炸点,随着一声巨响,王杰倒在血泊之中,在场的11名民兵和1名人武干部得救了,年仅23岁的王杰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王杰牺牲后,地方老百姓和政府要求,将尸体埋在王杰牺牲的地方邳县张楼,江苏省政府在此建起了王杰烈士陵园和王杰烈士纪念馆,现在已成为国家重点保护烈士建筑物。09年,王杰被国家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100名英雄之一。
1968年,王杰家乡人民为纪念英雄,将其故里华堌村更名为“王杰村”,并在村东建立王杰烈士纪念馆,让子孙后代铭记烈士的英雄事迹。
根据王杰生前愿望,王杰生前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在部队建了王杰纪念馆。1965年11月2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南京部队举行了隆重的命名大会,为“王杰班”颁授锦旗。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为他题词,对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给予高度赞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妇联先后发出通知,号召向王杰学习,学习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学习他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
王杰从小爱听英雄故事,爱看英雄画册,立志要当一名解放军战士。1957年家乡发大水,淹没了村庄,15岁的他冒着生命危险,把生产队马棚里栓的一匹马从水中救出。王杰在上初中阶段,每个星期天回家,都帮助生产队会计算帐。
王杰刚入伍时,他看到有的战友开上坦克那么威武,曾一度觉得当工兵不如当其他技术兵。指导员让他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文章,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品格,深深感动了他,使他认识到,当兵的目的是为了保卫国家,保护人民的利益,因此,不愿当工兵的想法,很快打消了。
他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提高政治思想觉悟。1963年2月21日,在日记中写道:“今后不论干什么工作,我一定要做到: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为革命胜利勇于牺牲。”在国防施工中,他总是抢着到危险的地方作业,坚持抡大锤打炮眼,胳膊累肿,手磨起血泡,仍然战斗在施工现场。为全连树立了榜样。
1963年8月27日,王杰所在部队奉命到河北抗洪救灾,夜里,上级命令他们到木料场去抢运木料。场地被茫茫洪水淹没,必须首先派尖兵探出一条的路来,大家才能顺利进场。王杰抢先要求担负这项战斗任务。他在齐胸深的水中探索前进,好几次掉进没过头顶的深坑。在寻找进出口时,他腿上、手上被水下的铁丝网划出道道血痕,但为了顺利完成抢运任务,他把这一切置之度外。他奋不顾身、迎难而进的精神,使战友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教育。在抢险中,别人一次扛一捆草袋,他扛两捆;在抢运被淹没的木材时,虽不熟水性,却走在前面,为全连探路。
王杰以雷锋为榜样,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处处以身作则。在长途行军中,他主动关心新战友,帮助新战士抗枪、背背包;他学习毛主席著作,经常坚持学到深夜;在抗洪救灾中,哪里危险他冲向哪里;在施工中,哪里有重活,他奔向哪里。他用行动实践自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入伍以后,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奖,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
1964年1月,王杰任副班长,后任班长。2月3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青年人要像疾风中的劲草,岁寒时的松柏,经得起艰难困苦的考验,勇敢地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担。”在当年3月份,由于他分秒必争,刻苦钻研,考上一级技术能手。他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位,任爆破手期间,不浪费一寸导火索,决心“把艰苦奋斗的作风接过来,传下去。”同年9月,家里再三去信催其回家结婚,他忙于工作,再三推迟婚期。“哪里有困难,哪里危险,哪里有王杰。”这是一连同志对王杰的评语。冬训中,是他带头跳进结冰的水里打桩架桥;施工时,山洪卷走了物资,又是他个奔去抢救;爬高空、钻猫洞进行爆破,也总是他担着风险抢先去装药、放炮;有时发生哑炮,仍然是他争先恐后地去排除。王杰是用平凡而闪光的动人事迹,一步步走向崇高。
三、为什么要成立王杰精神研究会
王杰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引领社会发展的驱动轴,是人类进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是具有时代风采的军魂。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给王杰高度的评价,号召人民学习王杰,王杰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多次提到王杰的“两不怕”精神。13年3月11日出席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无论什么时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千万不能丢。13年5月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区,习近平看望参加抗震救灾部队时指出:打仗从来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军人必须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14年10月31日习总书记又在古田会议上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加强军事文化建设,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王杰“两不怕”精神是军魂,是永不能丢的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剂。他的精神高山仰止,凝聚了军心,凝聚在党的事业中。我们要深入挖掘王杰精神内涵,立足新的历史高度,找准王杰精神与时代的契合点,以王杰精神推动军队和地方建设,增强战斗力,进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常态。
四、王杰精神研究会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
“王杰精神研究会”主管部门是邳州市委宣传部,是以研究“王杰精神”,弘扬“王杰精神”,探讨“王杰精神”内涵与时代作用相结合,为主要职责的学术性、非经营性质的社团组织。
本会在邳州市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王杰家乡金乡县县委、县政府的协助下,经邳州市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批准于05年8月3日,组织机构由有关部门领导、退休老干部和社会志愿者组成。原中顾委委员、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将军为“王杰精神研究会”亲笔题名和题词。
研究会成立以来,克服了工作中诸多困难,始终不渝的坚持为三个文明建设做贡献,经常深入机关、部队、校园、厂矿企业及省内外各地,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大力弘扬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增强当代人的社会责任感。08年,在王杰牺牲的地方“张楼”办起了双拥展室,并以鲜活的典型事例及活动图片展示军民鱼水情,更好地传承“王杰精神”,促进全市双拥工作深入开展,为全市双拥创建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此受到徐州市双拥办、江苏省军区及国家有关部门领导高度评价。
“王杰精神研究会” 自成立以来,共组织演讲报告及各种形式宣传活动300多场(次),受教育青少年、军人及社会各界人士共150000人之多。
王杰精神研究会成立以来,自筹资金创办印刷了《王杰精神研究会会刊》、学习手册等,免费邮寄给各地有关单位、学校和部队学习交流。12年又建立了“王杰精神研究会官方网站”(百度搜索)。
07年3月研究会在徐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委员会和邳州市人武部的支持下, 开展性有奖征文“王杰精神伴我行” 活动,收到来自各地的稿件5000多份,投稿作者既有大学教授、中小学师生、解放军指战员、公务员、也有基层民兵及在生产一线的工人。征文揭晓在《徐州日报》07年8月1日第六版登出,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广大青少年、军人及社会各界人士受到了很大的思想教育。
五、王杰生前所在连官兵做王杰的传人
王杰牺牲49年来,王杰部队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们对弘扬王杰的“两不怕”精神始终没有丢,他们每年都多次到王杰牺牲的地方瞻仰王杰烈士纪念馆,到邳州市搞军民共建活动,并邀请王杰精神研究会同志和王杰民兵班战士到部队来一起回忆王杰的事迹,缅怀先烈的成长轨迹,相互学习交流,多达10余场次。对官兵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吃苦耐劳教育,提高了个人德道素质,并到其他部队和厂矿企事业单位共谋军、地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王杰班”的战士个个都是拼出来的,班长更是率先垂范。事事争先创优、处处勇立排头,坚持把干好每一件工作、完成每一项任务,当作弘扬“两不怕”精神的行动入口,锻造了“勇创、勇超对手、勇挑重担”的精神品质和意志作风。
1992年1月,时任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同志视察“王杰班”所在连时,称赞“王杰是一面旗帜”,亲笔题词“弘扬‘两不怕’精神,培育‘四有’革命军人”。面对的嘱托和期望,“王杰班”战士深感责任重大,他们知道一个组织永葆先进过硬,一面旗帜永不褪色,必须崇尚先进,牢记传统,珍视荣誉,不断创新。
王杰精神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巨大财富,是我们民族的基石。一个浮躁的社会,一个只讲回报不讲付出的社会,一个处处向钱看的社会,是无法担当起伟大民族复兴的重任,不论军队还是地方,都无法实现强军强国梦。所以不管物质财富多么富有,不管社会如何动荡,国际局势如何变化,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灵魂的强大,才有自身的强大,只有强大,在这个世界上才有话语权!才能捍卫领土完整,才能捍卫主权,才有发展,才有进步,才有文明!
六、武警官兵如何发扬“两不怕”精神
每当国家出现重大灾害,社会动乱的时候,冲在前面的都是我们广大武警官兵,用不着我多举例,我们可以从课件这些新闻图片看到我们的武警官兵是如何舍身忘死为国为民的,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舍小家保大家,有许多武警官兵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七、新的历史时期怎样弘扬“两不怕”精神
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是强军兴军之基。王杰在入伍仅4年的时间里,爱学习、好钻研、善革新、乐助人,两次荣立三等功,连续三年被评为好战士,还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一级技术能手。所以,王杰在关键时刻能够扑向炸点,掩护十二位民兵和人武干部,是他长期加强个人道德素质提升的结果,并非偶然。王杰是我们军队培养的楷模,是人民的英雄。从英雄的成长看出,我们的强军梦是要从人的基本素质抓起,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样才能干大事,才能成一番事业。先贤一再告诫我们:“苦,是一部百科全书,读懂它,便是达观的智者。”“两不怕”精神是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永不低头、永不回头的精神。我们要做思想进步、军事过硬、身心健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做时代的先锋。努力学习和掌握科技知识,只有现代化的人才,才有现代化的军队,这是基本的道理。
为更好传承和弘扬“王杰精神”,促进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我们研究会还要认真做好研究资料的整理、学术文献的收集等工作,争取在新闻媒体,发表有关论文专著,让各地、社会各界更深刻地了解和学习王杰精神,走进英雄王杰牺牲的地方——邳州。更欢迎首长和各位领导到邳州支持和指导王杰精神研究会的工作。
我的讲话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