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王杰精神伴我行 》征文
  点 名
  “王杰。”
  ——“到!”
  英雄尽管离开四十多年,
  但连里每天的点名,
  连长呼点的首先是“王杰”,
  全连官兵齐声答到。
  从百十名血气方刚的精壮汉子胸腔里发出的声音,
  如声声雷霆,撼人肺腑。
  来到王杰生前所在连,王杰成为每一名官兵共同的名字。
  王 杰 床
  四十多年来,王杰班里一直摆放着王杰的一张床。
  这是一张温暖过英雄生命的床,
  在英雄离开的岁月里,
  全连官兵始终和它朝夕相处。
  官兵们说,这是一种敬仰,也是一种纪念。
  每当忙碌了的战友回到房间休息的时候,
  王杰班班长将王杰的被子轻轻地打开,
  让它陪伴着战友一同入眠;
  每天清晨,当嘹亮的军号声响起的时候,
  王杰班班长又将被子慢慢地叠上,
  工工整整地放在床的一端。
  这个简单而又机械的动作,
  24任王杰班班长天天如此,
  日日如是地重复着,
  像传递王杰精神一样,
  从来没有间断。
  “八个一”
  是连这队培养英雄传人的步——
  年年坚持不懈的“八个一”:
  每年新兵入伍,做的件事是参观王杰烈士事迹陈列馆;
  教的首歌是《王杰的枪我们扛》;
  发的本书是《王杰日记和故事选》;
  上的堂课是如何当好王杰传人;
  开的个班务会是畅谈学习王杰的体会;
  每个官兵的床边,都贴着一句自己喜爱的王杰格言;
  写的封家信,是汇报学英雄的感受,与家人一起分享精神成果;
  每年的个支委会,都专题研究如何继承发扬“两不怕”精神……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战士们从这些点点滴滴的熏陶中获得的是如何做人的体会:
  一切真正的英雄都是实实在在的人,
  所以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英雄……
  四十多年了,王杰没有走,
  王杰依然年轻,
  他生活在连队战友们中间。
  ( 南京作家 葛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