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记王杰精神研究会会长汪春恩
年过50的汪春恩是一位有名的木工师傅,他本来可以带几个徒弟,把生意做得很大,也可以成为
百万富翁。然而,他却踏上了一条致力于公益事业的道路,参加拥军工作近二十年默默无闻,现又投身到发展和研究王杰精神的事业中去,他历尽艰辛初衷不改,做出了足以使世人瞩目的业绩。
这是一个缺少英雄的年代。在上个世纪中叶,祖国大地上叫的响的莫过于雷锋、王杰。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和“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于是在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雷锋、学王杰运动。,对雷锋我们姑且不说,王杰是邳州人耳熟能详的英雄。在王杰牺牲40周年之际,汪春恩同志认为王杰精神在新时期仍然需要发扬光大,在这个商品大潮的涌动之下,在这个都向钱看的,社会尤其需要英雄,创业更需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他的愿望得到了邳州市委的大力支持,一个成立“王杰精神研究会”的雏形很快在汪春恩的脑海里形成。
万事开头难,这事汪会长可是甘苦寸心知。从05年春天开始,汪春恩奔走在江苏和山东之间及邳州市各单位,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在05年7月,中共邳州市委宣传部下达了关于同意成立王杰精神研究会的批复,8月3日,邳州市民政局下发了“邳民社【05】08号文件”,批准成立研究会这个社团组织。但没有上级拨款,各种开销只好汪春恩自己支付。于是他暂时放下自己的生意。开始起草王杰精神研究会章程,成立研究会理事会。王杰地雷班首任班长、1973年为掩护民兵而双目失明的李彦清担任会长,汪春恩担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市委及部委办局部分有关领导、镇领导、中小学校长,分别在理事会中担任相应的职务。这些事一样样落实尽管艰难,但是汪春恩总算迈出了步。
06年清明节前夕,为了召开王杰精神研究会成立大会,汪春恩算是豁了出去。先是风尘仆仆的到了王杰生前所在部队,请部队首长参加成立大会,而后与王杰的家乡山东省金乡县县委领导和王杰的家人联系,得到了各方面的拥护,他们自愿担任“王杰精神研究会”的职务,并来邳州参加活动,也得到了徐州军分区的支持。至此,汪会长前后行程3000多公里,据我所知,在筹备期间光是电话费是00多元,为了操作成这件事,可以说是废寝忘食。
06年4月4日,汪春恩经过一年多的运作,王杰精神研究会正式挂牌成立了,“王杰精神研究会会刊”也在这面世,省内外的领导干部群众400多人参加了大会。会上宣读了邳州市市委的贺信,邳州市委宣传部长、人武部领导和山东省金乡县县委领导分别讲话,王杰生前部队、徐州市委和徐州军分区的领导都表示祝贺。会后参加会议人员一起到张楼王杰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来参加纪念活动的王杰的妹妹王爱军,非常感激汪春恩会长做的这项工作,她代表王杰的家人对邳州市领导和邳州市人民表示感谢。她说邳州这个新崛起的城市,没有忘记英雄,汪会长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弘扬王杰的精神。汪会长听了眼睛潮潮的,感情的潮水在他心中激荡奔涌,他暗暗下定决心,是有再大的困难也要把这个研究会办下去,要把这个会刊办好,在这片英雄牺牲的热土上提供智力支持,大力弘扬“两不怕”精神,推动邳州经济发展的步伐,为把邳州市建成经济强市尽绵薄之力。
汪春恩是个一条道走到底的汉子。他文化程度不高,一趟趟的找领导批示还好办,难的是办报纸。这可是文化含金量很高的活,比起做木工活不知要难多少倍。50多岁的人了,办报只好从头学起。首先是向有编报经验的同志学习,然后向邳州市能写稿的作者约稿,接着是上门一趟趟的要稿子,不少作者都被汪会长的精神所感动。记得夏天一个夜里大约11点多,我的电话被汪会长叫响了,汪会长说你快来,等着校对稿子,还得排报纸大样。我说正睡觉呢,汪会长电话里说我们研究王杰精神得先从自身做起,你抓紧来。我赶到编排工作室,看到汪会长正戴着眼镜校对文字,天气很热房间里没有空调,他腿上身上被蚊子叮咬的都是红疱。那个时候他连晚饭还没有吃。此刻,汪春恩的形象一下子在我的眼前高大起来,他的作为与眼下这个拜金社会形成多大的反差啊!等到我与他一起校对完四个版的文字,排好大样已经东方欲晓,这时的汪会长已经扒在桌上睡着了。
当我把这篇拙作在网上发表后,汪会长找到我,谦逊的笑着说,你不要写我,事情都是大家做的,你写写他们吧。没有领导的支持,没有朋友们的帮助,没有这些志同道合的人,我什么事也做不成。我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情,是我的快乐,并不是要得到什么。他说的很实在,但是,没有一个执着领头的人,没有一个大公无私的人,没有一个对社会富有责任的人,没有奉献精神,任何事情也只能半途而废。自会刊创办以来,每一期的印刷费用和邮资都要三四千元,目前这些费用除了个别单位少量赞助,大部分资金都是汪会长自己出的。其实,汪会长投入的精力和汗水是金钱不能衡量的。他在默默的做一件不起眼的事情,这些事也许在别人的眼里,是不屑一顾的,甚至不被别人所理解,但是,只要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对激励前贤,奖掖后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人的道德品位的提升,他所作起到的作用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行文至此,我突然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把这句话送给汪会长,他,当之无愧!
(黄立杰,作者系江苏省运河中学老师)0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