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兵指挥学院:用英雄精神镌刻军人的价值坐标
作者:■范增武 特约记者 刘逢安 通讯员 李晓峰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在工程兵指挥学院举行的卡拉OK焰火晚会上,该院政委韩永乐的话让在场师生为之振奋:“毛主席曾称赞工程兵像驮着唐僧取经的‘白龙马’,‘坚定跟党走,驮着革命走向胜利’。,我们工程兵学子也要像‘白龙马’一样,昂首前行,勇创佳绩!”
在这座学院,兵种文化无处不在,如同一曲雄浑激越的交响乐,给官兵灌注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每段历史都鲜活呈现在
“王杰”——用百度搜索这个名字,会有2300万个。众多“王杰”中,有两位不同凡响:一位是工兵英雄,为了救民兵舍身扑向****;一位是流行歌手,热歌金曲风靡海峡两岸。
在学院组织的“4+1”学员入学调查中,许多学员只知歌星王杰,却不知英雄王杰。院领导感到焦虑的是,能写出3个以上工程兵英模的仅占28.3%,能写出1首以上工程兵歌曲的仅有17%。是因为学员未接触兵种历史吗?不对!学院开过兵种传统课,也下发过工程兵教材,为何还会出现如此情况?
学院专题论证后发现,信息“爆炸”的,要想让英雄事迹在海量的信息中吸引学员,必须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为此,学院改建了1个现代化的院史馆,出版了《英雄的工程兵》等6部文学著作,创作了《桥》等余个文艺节目,搜集了《接过雷锋的枪》等30余首工程兵歌曲,形成了“王杰精神伴我行”等套兵种文化活动方案。又一个来到,地爆专业学员董昕鑫发现学院工程兵专题网站变了模样。点击视频资料,跟工程兵有关的影视剧有数十部之多;打开动漫频道,《工程兵长江架浮桥》《英雄王杰的一三三》等动画炫味十足;浏览读书专栏,《永存的工程兵精神》《滚雷英雄罗光夑》等电子书标题和封面都很酷。喜欢音乐的小董还发现数十首有关工程兵的MP3,他选了首金波的《工程兵之歌》下载:“有我能水上走,有我能地下通,艰难困苦我不怕,大漠高山可扎营,剑啸九天我开路,龙藏深山我筑城……”
这些电子、音像、网络实物,不仅让学员喜闻乐见,也让他们牢牢记住了工程兵创造了上甘岭“坑道精神”、二郎山“天路精神”、罗布泊“做窝精神”,涌现了雷锋、王杰、罗光夑、李国安等一大批英模。
每个声部都融入兵种的元素
彭德怀元帅曾言:“千条万条,道路畅通是条”,说的是工程兵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重要性。学院有座15米高的花岗岩石雕,颜色浑赤、造型粗犷、雕琢细腻,既像挺立的刀锋,又像破浪的风帆,形象地寓涵了工程兵这一“开路先锋”精神。此外,《工兵颂》紫铜浮雕、《河·源》土陶雕塑等多处有兵种特色的雕塑,是校园的地标景观,成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学员入学在此宣誓,综合演练等大型活动在此动员誓师,学员毕业在此留影为志。“文化是软实力,但是软实力要靠硬投入来打造。”院长秦伯凯如此总结。
学院坚持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治校育人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机关各部门筹划组织,突出兵种文化主题,注入兵种文化元素。
教室改建,教保处把营造思战、谋战、备战为主题的战斗文化列为重要内容。他们在墙上悬挂了几十幅工程兵演习的照片,有一幅火箭扫雷照片铺满了整面墙,足有40平方米,火光冲天、弹片飞溅的画面,把工程兵为大军开辟通路的精神表现得酣畅淋漓。次看到这些照片的学员都会热血澎湃,顿生豪情。
原营房处这几年把学院建设得异常美观。可是一位老首长却说,“美是美,没有魂!”魂是什么?营房处的同志明白了,魂是蕴含在环境中的精神气脉。他们和一群书画爱好者琢磨起石头的瘦、漏、透、音、形、质,在营区多块灵璧石旁铭诗记事。有一尊巨石,块垒凹凸中有一隙,他们将此命名为“苍壁雄姿”,铭诗曰“一夫当关敢教万敌莫开”,并将长征途中工兵连智守娄山关的战例刻记其中。
每个音符都跃动着士兵的忠诚
今年4月初,工程兵指挥学院桥渡连指导员闫继忠突闻一阵激昂豪迈的歌声:“迎朝阳,披星光,舟桥兵,斗志昂。驾着汽艇飞,穿破千层浪,狂风为我擦汗水,暴雨为我洗军装,架起通天桥,巨龙锁大江……”他怦然心动,这正是5年前自己创作的舟桥之歌,一度成为校园网点播金曲,现在又被学弟们传唱。
那是06年,当时学院正开展“飞扬兵种之歌”活动,人人可以演绎兵种老歌、人人可以创作新歌。闫继忠便以自己当学员的亲身感受,写下了这首歌词,学院还专门找专家给歌词作曲配乐。毕业后,闫继忠来到远离主营区的桥渡连驻地,带领战士设计制作了体现连队历史和任务的连徽,凝炼出了“忠诚、精武、成长、成才”的连训,创作了连歌,建成了连队荣誉室,把连队文化搞得红红火火。
“我们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官兵把军旅体验上升为文化艺术,内化为兵种精神,外显为人生追求。”政治部主任席世罡介绍说。
亭榭楹联的撰写、文化石的题名、营区道路的更名,都在学员中征集;灯箱、橱窗、板报、网站上的图文、LOGO等,都由官兵制作;设计队徽、创作队歌,都由官兵唱主角。已举行了24届的“先锋杯”篮球赛,每届比赛都在学员中征集赛徽。去年,学员魏文超的设计入选,他把工程兵的“工”字形象地化为跨步扣篮。看着自己的设计图标在球场上飞扬,小魏感叹道:“我们真正做到了‘我的文化我创造’。”学院连续多年举行“先锋文化季”系列活动,充分激发官兵文化自觉意识,活动设置由官兵来建议,活动实施由官兵来组织,开展的“无悔的青春”演讲比赛、“乐动军营”段子大赛、“指点江山”军旅短信征集等10余项文化活动均由官兵自创自办。积极吸纳时代元素,开展了“经典重现”红色影视经典片段配音大赛、“青春影像”军旅生活纪念光盘作品评比等活动。
特色鲜明的兵种文化,催生了130多位功臣、英模和出色学员:有被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的“雷锋连”指导员徐顺达、国际救援尖兵刘向阳、被授予“模范指挥员”荣誉称号的关喜志,还有获得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的潘国祥、在校时组织指挥千人阅兵式的张志福、寒假返校途中带伤救群众的黄伦……人们在他们身上都能找到兵种精神的因子。
正如千万个跳跃的音符融汇为交响乐,千百个学员的闪光汇聚成兵种旗帜上的鲜艳色彩。无论是学员创造的文化,还是学员身上蕴涵的兵种精神,都汇入了工程兵的文化长河。